九、揮發(fā)性酚的測定9.1 原理通過蒸餾將揮發(fā)性酚類化合物蒸餾出來,并與干擾物質和固定劑分離。由于酚類化合物的揮發(fā)速率隨餾出物的體積而變化,因此餾出物的體積必須等于樣品的體積。萃取方法:蒸餾后的酚類化合物與4-氨基安替比林在pH(10.0±0.2)介質中,在鐵氰化鉀存在下反應生成橙紅色安替比林。染料用氯仿萃取,在460 nm處測定吸光度。正比:蒸餾后的酚類化合物,在pH(10.0±0.2)介質中,在鐵氰化鉀存在下,與4-氨基安替比林反應生成橙紅色安替比林染料。顯色后,在 30 分鐘內(nèi)在 510 nm 波長處測量吸光度。標準方法:水質中揮發(fā)性酚的測定 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-20099.2 要點9.2.1 揮發(fā)酚的定義典型條件指示劑,用蒸汽蒸餾后可與4-氨基安替比林反應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揮發(fā)性酚類化合物(兩個條件缺一不可),并非所有含有酚羥基的化合物都能揮發(fā)9. 2.2 條件控制蒸餾條件:蒸餾出揮發(fā)性酚類化合物的蒸餾法顯色條件9.3 檢測限和測量范圍檢出限:0.0003mg /L(萃?。?0.01mg/L(正比)測量范圍:0.001~0.04mg/L(萃?。?; 0.04~2.50 mg/L(正比)9.4 關鍵步驟9.4.1 預蒸餾取樣品 250ml 轉移到 500ml 全玻璃蒸餾器中,加水 25ml,加幾滴玻璃珠以防起泡,加幾滴甲基橙指示液,加熱蒸餾,收集蒸餾液 排出 250ml 到容量瓶9.4.2顯色(萃取法):將餾出液轉移至分液漏斗中,加入緩沖溶液、4-氨基安替比林溶液、鐵氰化鉀溶液,充分混合后靜置10min9.4.3 提取加入氯仿,密封,用力搖晃9.4.4 比色法(萃取法)在 460nm 波長處,使用光程為 30mm 的比色皿,以氯仿為參考,測量氯仿層的吸光度值9.4.5 顯色(直接法)將餾出液分到比色管中,加入緩沖溶液,加入4-氨基安替比林溶液,混勻,加入鐵氰化鉀溶液,混勻,密封,靜置10分鐘。 (添加量與提取方法不同)9.4.6 比色法(正比法)在 510nm 波長處,使用光路為 20mm 的比色皿,以水為參照物,在 30 分鐘內(nèi)測量溶液的吸光度值。9.4.7 注意事項及影響因素顯色劑4-氨基安替比林的純化(脫色、萃取等比較)10、氰化物的測定10.1 原理總氰化物:在水樣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鈉,在pH<2的條件下加熱蒸餾,使用金屬離子與EDTA的絡合能力和氰化物與氰化物的比值。強大的離子絡合能力使絡合氰化物解離成氰離子,氰離子以氰化氫的形式被蒸餾出來,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。在中性條件下,樣品中的氰化物與氯胺T反應生成氯化氰,再與異煙酸反應生成戊二醛,最后與吡唑啉酮縮合生成藍色染料。在 638 nm 波長處測量吸光度。易釋放氰化物:在水樣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鋅,在pH=4的條件下,加熱蒸餾,簡單氰化物和部分復雜氰化物(如氰化鋅絡合物)以氰化氫的形式被蒸餾掉并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。在中性條件下,樣品中的氰化物與氯胺T反應生成氯化氰,再與異煙酸反應生成戊二醛,最后與吡唑啉酮縮合生成藍色染料。在 638 nm 波長處測量吸光度。標準方法:測定水中氰化物的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意義典型的條件指標,總氰和易釋氰僅按標準條件測定,總氰不是化學意義上的含氰化合物10.2.2 條件控制總氰化物:在pH<2的介質中,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,加熱蒸餾,氫氧化鈉吸收易釋放氰化物:在pH=4的介質中,在硝酸鋅存在下,加熱蒸餾,氫氧化鈉吸收顯色條件10.3 檢測限和測量范圍檢出限:0.004mg/L(異煙酸-吡唑啉酮); 0.001 mg/L(異煙酸-吡唑啉酮)煙酸-巴比妥酸)測量范圍:0.016~0.25mg/L(異煙酸-吡唑啉酮); 0.004~0.45 mg/L(異煙酸-巴比妥酸)10.4 關鍵步驟10.4.1 蒸餾(總氰化物)取樣品轉移至蒸餾瓶中,加入玻璃珠,加入EDTA-2Na溶液,然后快速加入磷酸使pH<2,立即蓋上瓶塞,蒸餾,待接收瓶中樣品體積接近100毫升,水調到刻度。10.4.2 蒸餾(易釋放氰化物)取樣品轉移到蒸餾瓶中,加入玻璃珠,加入硝酸鋅溶液,加入甲基橙指示劑,然后快速加入酒石酸溶液,蒸餾,在接收瓶中測試當樣品體積接近100ml時,用水補足刻度。10.4.3 顯色加入磷酸鹽緩沖液(pH=7),攪拌均勻,快速加入0.20ml氯胺T溶液,攪拌均勻,靜置3-5分鐘,加入5.0ml異煙酸-吡唑啉酮溶液,攪拌均勻。加水稀釋至刻度,搖勻。置于 25-35 °C 的水浴中 40 分鐘。10.3.4 比色法在 638 nm 波長處,使用 10mm 比色皿進行即時比色10.3.5 注意事項及影響因素顯色溫度、顯色時間、吸液效率、溶液PH...11、六價鉻的測定11.1 原理在酸性溶液中,六價鉻與二苯卡巴肼反應生成紫色化合物,其最大吸收波長為540nm,其吸光度與濃度的關系符合朗伯比爾定律。標準方法: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測定水質中六價鉻 GB7467-8711.2 檢測限和測量范圍檢測限:0.2ug(30mm光0.004 mg/L(10mm光程)測量范圍:<1.0mg/L11.3 關鍵步驟11.3.1 預處理(清水樣品):樣品不含懸浮液 如果樣品有顏色但不太深,可直接測量。11.3.2 預處理(樣品有色但不太深):比色校正,如果樣品有色但不太深,再取一個樣品,用丙酮代替顯色劑11.3.3 預處理(混濁、顏色較深的樣品):取適量(一定量)樣品燒杯,加水至50ml,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節(jié)溶液pH至7 -8。在不斷攪拌下,滴加氫氧化鋅共沉淀劑使沉淀物絮凝,將此溶液轉移至1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釋至刻度。用慢濾紙干燥過濾,棄去初濾液10-20ml,取濾液50.0ml測定。11.3.3 顯色:加入0.5mL(1+1)硫酸溶液和0.5mL(1+1)磷酸溶液,搖勻。加入 2 mL 顯色試劑(低濃度,顯色試劑 I)并搖勻。11.3.4 5-10min 后,在 540nm 波長處,用 10 或 30mm 比色皿,以水為參照,測定吸光度11.3.5注意事項及影響因素:顯色劑的制備及選擇、還原性物質的干擾、氧化性物質的干擾、顯色時間的影響、色度和濁度的影響
在120~124℃,堿性過硫酸鉀溶液將樣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轉化為硝酸鹽。分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20 nm(有機和硝酸鹽)和 275 nm(有機)波長處測量吸光度 A220 和 A275,并計算校正吸光度 A。總氮含量(以 N 計)與校正后的吸光度 A 成正比。
樣品在中性條件下用過硫酸鉀(硝酸-高氯酸)消解,所含的磷全部被氧化成正磷酸鹽。在酸性介質中,正磷酸鹽在銻鹽存在下與鉬酸銨反應生成磷鉬酸雜多酸,該雜多酸立即被抗壞血酸還原形成藍色絡合物。光程 30mm,波長 700nm,以水為參比,測量吸光度
在水樣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鉻酸鉀溶液,在強酸(硫酸)介質中使用銀鹽(硫酸銀)作為催化劑。煮沸回流后,以亞鐵酒精為指示劑,以硫酸亞鐵為指示劑。銨滴定水樣中未還原的重鉻酸鉀,并根據(jù)消耗的重鉻酸鉀量計算消耗氧氣的質量濃度。